实施“公益工程”树立法派形象

FAPAI 2009.05.12

实施“公益工程”  树立法派形象
 
    法派从1997年创立以来就把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紧紧连在一起,着力实施“公益工程”。他们通过“公益工程”来弘扬企业精神,传播品牌形象。十一年来法派集团已为赈灾济困、希望工程、文体教育、扶助老年、妇幼、残疾人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捐资近四千五百万元。使法派集团在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向世界见证了法派品牌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公益工程”引导企业员工树立“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勇于争先”的精神,倡导并参与公益事业已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公益工程”已经使法派的企业行为成为社会和谐建设的一大亮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1实施“公益工程”背景
    法派“公益工程”是一项引导企业全方位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系统工程,是法派集团建设活力和谐企业、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忙于自身发展、漠视社会责任,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早已是屡见不鲜。而今,与社会和谐与共已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倡导公益形象的品牌时代正在悄悄来临。法派人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如果与社会背道而驰,法派就没有生存的土壤,更谈不上发展。
    法派实行“公益工程”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三个和谐统一”,即“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实现了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和谐统一,实现了党群组织的发展与经营组织的发展和谐统一,实现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统一”。通过“公益工程”使“社会责任感”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渗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发展企业、造福职工、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为目标,丰富了企业和谐创新内涵,描绘了一幅企业爱护员工、员工关心企业,法派回馈社会、社会支持法派的和谐图景。
2“公益工程”组织实施的过程
一、明确“公益工程”的总体思路
  着眼于开发和弘扬公益文化、广泛开展活动体验、推动公益工程建设、加强公益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四个方面,积极构建法派“公益工程”不断发展的新格局。
   (一)开发和弘扬公益文化。公益文化是企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艺演出、展览、文化橱窗、活动捐款等形式开展群众性公益活动,通过新闻、文学、艺术等手段积极宣传公益文化。法派网站还开辟公益活动专题网页,法派捐资千万成立保护母亲河绿色家园建设基金,以及牵手联合国儿基会参与全球慈善事业等重大公益活动都得到全面展示。
   (二)广泛开展活动体验。公益活动体验是开展“公益工程”的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亲身实践,将帮扶助困的道理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品格,使公益活动走进法派员工的日常生活。在去年“5.12”四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公司上下掀起了抗震救灾的热潮,员工们纷纷解囊,为支援灾区献爱心,捐赠金额达50余万元。公司全体党员还踊跃捐出“特殊党费” 支持灾区,副总裁胡惟超和外贸部经理周盛环在已经捐了3500元和2200元后,再次捐出一千多元作为“特殊党费”。法派共捐款112万元,直接援建两所设施齐全的希望学校,还准备向四川汶川灾区捐赠1千万元物资。通过这次赈灾捐款,充分体现了法派员工博爱之情。
   (三)推动公益工程建设。为适应社会和公众对法派参与公益工程的要求,法派以项目工程为抓手,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进度、有成效。特别关注利用重大公益活动的开展主题活动,如“保护母亲河”、“抗震救灾”、“法派十年公益演唱会”等活动,公司都成立领导专班负责实施,并利用公司网站进行专题报道。同时公司党团组织还积极组织公司党团员开展植绿护绿、公益劳动、素质拓展、环保交流等活动,得到了公司员工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广开渠道,大力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使公益活动在法派建立牢固、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法派十周年庆典之际,牵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始实施全球慈善计划。此计划本着“关注世界,关爱生命”的人文理念,关注全世界贫困地区妇女和儿童,着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和教育难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副代表麦洛克先生(David McLoughlin)对法派集团的创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也因此专程来到法派,与中国民营企业家进行现场交流。他称赞“法派慈善事业的全球化就是向世界展现中国企业大气、规范和追求和谐的形象。”
3“公益工程”效果明显
    一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多年来,法派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公益工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4年3月,法派捐资千万元成立青年人才开发法派基金会,以鼓励更多的有为青年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原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对法派这一大手笔贡献给了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对此事做了专题报道。2006年7月,为了让广大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青少年能够享受到高质量初级教育,解决新疆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后顾之忧。他向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捐资30万元,以支持新疆青少年事业的健康发展。2007年4月,法派再次捐资1000万成立中国青少年绿色家园法派建设基金,增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原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高度肯定法派集团为青少年事业和生态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二是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在多年的实践中,法派集团始终努力做到公益事业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务求实践,注重方法,特别强调“和谐发展”的理念,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和谐一致。在董事长彭星的带领下,法派集团向国际化、多产业方向发展。在今年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法派集团逆流奋进,发展势头依然不减。今年公司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并且与荷兰百年名企合作组建法派欧洲控股有限公司,全面拓展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市场。同时扩大产业布局,在四川简阳斥巨资打造占地1500亩的中国西部服装产业园,为法派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法派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肯定,2007年5月董事长彭星被授予全国青年五四奖章。
    三是塑造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让“公益慈善”成为法派品牌文化核心,并且渗入法派每一个消费者的心中,这是法派致力为之的基准。积极倡导公益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宣传慈善意识,提升企业品牌的“公益价值”,在开发企业的市场价值中塑造企业的公益形象。同时,与企业规章制度相比,公益文化是更具亲和力的企业提升治理方式,当企业积极地推行企业自身社会责任建设的同时,一种体现使命感和内聚力的内部文化也正在形成,促使企业的全体员工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正向地面对工作、家庭和生活,从而使企业的发展能与社会发展同步。
    早在2001年,“最受尊敬的中国男装企业”的愿景就开始贯穿法派集团的经营思路中,对外,法派冀望“公益工程”能够肩负起传播法派企业精神、塑造品牌文化导向的角色,将公益慈善的精神融入到产品服务中。而对内,法派将“正直、尽责、合作、创新”的价值观,渗透到全体员工的生活和工作里。在履行企业公民的过程中,通过整体的推动和良性循环,让企业公民的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在每一个员工身上,使所有员工都发自内心地接受和热爱企业公民的活动,将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公司的各个方面。
    法派集团是一家非常年轻的服装企业,在企业公民建设方面持续地身体力行,实为表达了期望成为服装行业中企业公民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与倡导者的愿望和决心。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创新,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公司整体素质的提升,可以说,法派“公益工程”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法派集团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以更新的视角、更宽的眼界、更大的力度,为把法派集团塑造成中国一流的优秀企业而积极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