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服装品牌的大店热
据行业媒体报道,国内服装品牌大店战略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美特斯邦威、森马、以纯、JASONWOOD、太平鸟、以纯等品牌大店云集,七匹狼在全国发展40家“男士生活馆”已经启动,法派在莱芜花园北路的“旗舰店”也已开业。有媒体甚至宣称,品牌服装的大店争夺战愈演愈烈。
为什么会出现千军万马竞相开大店的局面呢?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国内服装市场竞争升级带来的必然结果。近一两年来,ZARA、H&M、C&A、GAP等时装零售品牌陆续进军中国,这些国外平价时装品牌,不仅在上海、北京店铺的销售额告捷,还纷纷宣布了其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外资品牌的大举进入,直接导致了品牌间的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的渠道转型升级、终端转型升级也拉开序幕,服装品牌的大店热也就应运而生。
目前很多消费品领域的国内及国外跨国公司都斥巨资打造自己的品牌旗舰店。正如很多看好大店战略的业内人士提到的,“对于服装企业来讲,靠旗舰店赚钱并不是仅仅着眼于店面‘可以看得见’的销售业绩,厂家们其实更看中这些旗舰店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每一个旗舰店都像一个无声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成为企业拓展周边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
法派集团品牌事业部总经理杜则森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说,在渠道转型和终端升级中的旗舰店,代表一个品牌、一种概念。它在企业中的角色和作用也是很重的,既是形象的代言,又是销售的样板,还是渠道拓展的平台。凭借旗舰店的影响拓展周边的市场,从而拉动企业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高空品牌塑造后,由外到内重整资源,提升发展内劲。
也有人指出,大店的出现也是消费者消费心理升级的体现。目前的年轻消费者对于服装的消费态度相对理性,不仅注重服装的款式和品牌,而且十分看重购物环境和导购员的态度。他们对购物场所及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商场、专卖店拥挤、嘈杂的环境,令很多消费者反感,反而降低了对品牌的好感。而旗舰店的宽松、优雅的购物环境正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事实上,随着服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需求逐渐向产品多元化转变,多品牌经营已成为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比如法派将“FRANCEPAL”和高端量体定制品牌“Café Costume”同时进驻旗舰店,在终端采取多品牌集约式经营,实现从“单品专家”向“服装服饰专家”转型,这一转型只有在像莱芜这样的大型旗舰店才能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店就是丈量品牌厚度的一把尺子,从中可以窥见一个品牌服装企业的发展实力和精神内涵。我们希望像莱芜这样的旗舰店在全国越开越多,成为法派新一轮发展的活力引擎。(西楚)